打造宜居宜業農村環境。剡文鑫/攝
高曄(左)和周鵬飛(右)整理貨物。朱立楊/攝
西吉縣冷涼蔬菜產業呈現規模化發展。剡文鑫/攝
改建后的將臺堡鎮煥然一新。剡文鑫/攝
在西吉縣農村生活過的人對日期,尤其是日期的單雙比較敏感。識字的人在掛歷上標注了各種符號,早早為某一天騰出時間。
那一天,是到附近鄉鎮趕集的日子。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每個鄉鎮集市交易的日期固定,不盡相同。
在交通不便、貨物稀缺的歲月里,每一次趕集都像奔赴節日。孩子們的集市印象尤為深刻,物資匱乏的年代,集市是最有可能獲得長輩獎賞的地方。
西吉縣將臺堡鎮天天樂超市老板娘高曄清楚地記得:“將臺堡鎮是單日集。我吃的第一塊糖就是父親1988年在將臺堡集市上買的。”
1988年,6歲的高曄幾次跟著父母凌晨從牟榮村趕到將臺堡集市,穿梭在人流和貨品中,以為來到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她看到商販們也推著貨車、趕著牛車、坐著驢車從硝河鄉、馬蓮鄉、西灘鄉、興隆鎮等地匯聚過來,拉著各式各樣貨物尋找有利地段。趕集的人們看到需要的商品也不著急購買,而是沿集市一路問價,再轉頭問回來,貨比三家,擇其最優。買牛羊的人把手伸進賣家的袖筒,兩人摸手交易,用手勢決定一場買賣的成敗……
高曄的父輩、祖輩都是最傳統的農民,“算賬超過手指頭的數,就算不清楚”。當時的集市在她眼里像個平行的世界,讓她心生羨慕,也讓她有了經商意識:“集市上做買賣,不但能增加收入,也為終日在田里勞作的農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在鄉鎮,走與父輩不同的道路,談何容易。
2009年,初中畢業后在外打工多年不見起色的高曄和丈夫周鵬飛回到西吉老家。已不擅長務農的兩人學著養羊,因為不得飼養要領,羊越養越少。
怎么辦?高曄想到了到集市做小買賣,“本錢少,好周轉”。周鵬飛把家里羊圈的門卸了下來,用鋼筋焊了個2米多長、2米寬、1米高的架子,把門板鑲進去,擺攤賣菜。
之后6年時間里,高曄夫婦見證了將臺堡鎮的每一個日出。
“當時賣菜,鎮里的集市和人流最大的地方只有出攤早才能搶得到。”周鵬飛說,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只能靠勤苦,擺攤比別人早,收攤比別人晚”。因為擺攤爭吵的事,也不鮮見。
現在這種事情再也不會出現了。2014年,中國改革扶貧機制,推進精準扶貧。將臺堡集鎮建設項目被列入全區2014年30個重點集鎮建設項目之一,成為固原市確定的新型城鎮化重點建設項目,新建設的市場內整齊劃分經營攤位和營業房。高曄和丈夫周鵬飛的天天樂超市,是全鎮第一個入駐新市場的商家。
2009年,兩口子出售的菜無非三四種,常見的有西紅柿、辣椒、包菜。兩人每次進菜成本控制在1200元左右,“多了就得壓貨,菜不新鮮,賣不動”。
“將臺堡鎮距離西吉縣城30公里左右,我和周鵬飛凌晨2時就開著農用三輪車往縣城農貿市場趕,單趟需要1.5小時左右。”為了在別人之前挑到更好的貨,高曄夫婦每天伴著星光趕路。
“那時候一路坑坑洼洼,車磕到石頭滾到路邊的事也發生過。”周鵬飛感嘆,“哪像現在,固將、西三等旅游路、產業路、通村路四通八達。開著小汽車出縣城就上西毛一級公路,即便限速的情況下,1.5小時都能跑上一個來回了。”
2011年,西吉縣發展冷涼蔬菜產業勢頭強勁,賣菜的同行越來越多。有了一定積蓄的高曄夫婦拿出3000元本錢轉型賣水果,上架的都是桃子一類的時令水果,“是避免競爭,也是滿足大家對生活質量的更高要求”。
一段日子里,高曄的水果賣不完,別的攤子沒法開張。高曄笑著說出自己做生意的秘訣:“一是拿貨早。我們賣過菜,有經驗,大家同在一個市場里收貨,我們第一批到第一批挑,其他人后面去,好貨都被挑走了。二是留熟客。大人帶著孩子來問‘蘋果甜不甜’,我就讓他嘗一個。一個蘋果賣一兩元呢。別的攤主沒這么大方,有的說小本買賣不讓挑揀,但我就讓顧客挑。”
生意好,不得閑,高曄索性剪短了頭發,干活方便。她還是集市里第一個穿裙子的女攤主。短發長裙,成了將臺堡鎮集市水果攤的一道風景。
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熟客,2014年入駐新市場時,高曄有底氣。剛搬進新市場,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有親戚提醒她:“娃娃,說是城鎮建設后老市場的商販都搬新市場呢,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搬過來。這么長的街道,就你開了一家超市。150平方米的超市,放這么多貨,賣給誰呢?”高曄回答:“老顧客,他們會找過來。新顧客,但凡來買過東西,我相信第二次還會來。”
將臺堡鎮這個西北小鎮真正被世界矚目,是在2016年7月18日。那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視察,第一站來到西吉縣將臺堡,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參觀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紀念館。他深情地說,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2016年起,將臺堡鎮的人流就沒斷過。”高曄說,自此,超市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最高日營業額達1.8萬元左右,“外地顧客占50%”。
數據顯示,將臺堡鎮這個總面積只有112.8平方公里的小鎮,自2017年至今,已迎來了266.72萬名接受紅色教育的游客。作為寧夏最熱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這里有時一天的游客人數超過2016年之前一年的游客人數總和。
6月19日22時,將臺堡鎮街道燈火通明,天天樂超市依然在營業。“以前賣菜、賣水果就起早貪黑不得閑,現在開了個超市還是不得閑。”高曄開玩笑,“有時生意太忙顧不過來,賣貨賣到崩潰時,我就想,啥時候我才能老,老了退休緩一緩。”
嘴上這么說,迎來送往不含糊。高曄一邊拿出收款碼讓顧客掃碼埋單,一邊給他打折:“一共23.5元,零頭不要了,給23元就行。”
“如今將臺堡鎮的人趕集不算日子了。飯店和超市喜迎天下客,白天晚上一個樣,趕不趕集一個樣。”高曄說。(記者 朱立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