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催著人往前跑呢,恨不得一畝田當兩畝田種,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哪來的閑田閑人?”8月11日,當工作人員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馬蓮鄉馬其溝村摸排耕地和勞動力兩個不撂荒情況時,馬其溝村黨支部書記馬旭其算了一筆賬。
馬其溝村共有9800畝耕地,肉牛飼養量達5000頭,一頭牛年均需2.5畝地的產草料量,村里耕地全部種草料還不夠吃,只好在外村流轉了3000畝耕地種草料。全村常住人口230戶,有效勞動力650人,200戶人家養牛,人均養25頭牛,至少需要200名有效勞力在家養牛。建筑工地上的架子工是馬其溝村的勞務品牌,440多名青壯勞力外出干架子工掙錢。
今年,西吉縣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提出了耕地和勞動力兩個不撂荒,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在全面摸清撂荒地和農村勞動力底數的基礎上,明確時間節點,實行清單管理、掛圖作戰、建賬銷賬,開展耕地和勞動力兩個不撂荒“清零”行動。對常年耕地撂荒,采取流轉經營、代耕代種、托管服務等多種形式復種,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撂荒地發展糧食生產。對季節性撂荒地種植綠肥等養地作物,提高耕地質量。對鄉鎮村轄區范圍內的企業、農業經營主體、種養大戶用工情況進行梳理統計,強化聯農帶農機制,吸引閑散勞動力就近務工,簽訂用工協議,做到勞動力“應用盡用”。
將臺堡鎮火集村通過“地不外包,聯產單干”的模式,集中連片發展冷涼蔬菜產業。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經管冷涼蔬菜產業,村民按“三統一”要求在各自耕地里種菜,不愿或無勞力農戶把耕地流轉給本村種菜戶種植。不僅實現了地無閑田村無閑人的兩個不撂荒目的,每當種菜、鏟菜用工量大的季節,每天還得雇用外村二三百名勞動力來幫忙。“忙得不得閑,都是這好產業、好模式把人趕著去掙錢。”380畝小麥收割后,該村搶時間復種大白菜,村民謝保同和其他村民一樣,白天忙著種菜、澆水、追肥等,晚上還要帶著鏟菜工一起鏟芹菜,因為客商就在村子里等著裝菜呢。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