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營鄉黑城河村,年過六旬的馬全靠養牛脫了貧,憑借一己之力供養孫子上學,用勤勞與堅強為全家人撐起了一片天。
馬全家中共有6口人,以前就靠幾畝薄地維持生活。十多年前大兒子在外打工發生意外,不幸去世,兒媳婦也隨之改嫁,3個孩子留給了馬全。馬全是一個意志堅韌、積極樂觀的老人,這一切變故并未打倒他,這十多年來除了照顧孩子們的穿衣吃飯,還供養3個孩子上學,使得本來就緊巴巴的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經濟來源單一,沒有致富產業是馬全家生活貧困的主要原因。2014年,馬全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村“兩委”動員村民發展養殖業,在鄉政府和幫扶人員的鼓勵下,馬全參加了專項培訓學習,認真聽取了解扶貧的各項政策。有了目標和方向,馬全貸了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搭建起牛棚,并買來5頭牛,開始了他的養牛之路。
為了把牛養好,馬全每天起早貪黑圍著牛打轉,打掃圈舍、攪拌飼料、割草、喂水……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馬全的辛勤努力下,他家的牛存欄量由原來的5頭發展到如今的18頭,成為村里的養殖大戶。
“日子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去年小兒子考上了吉林大學,三個孫子也都在縣城上高中。“孩子們很爭氣,我們也很欣慰,日子會越來越好的。”談起孩子,馬全非常高興、自豪。
馬全認為,政府幫助自己脫貧致富是好事,但是自己不能躺著只靠政府幫,關鍵是要自己干,要在政策的幫扶引導下實現脫貧致富。“現在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感謝新時期扶貧的好待遇,感謝幫扶責任人”。現在他信心很足,將來他會不斷擴大自己的養牛事業,帶動更多的人實現脫貧致富。
記者:劉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