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
羅強強,1981年9月出生,西吉縣火石寨鄉人,中共黨員。現任云南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普度大學訪問學者。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2項、國家民委社科研究項目4項、美國國際合作項目1項、其他科研項目10余項。
在西吉這片土地上,羅強強的成長故事,如同緩緩流淌的溪流,雖不洶涌澎湃,卻有著堅定而持續的力量。
年少時的羅強強,眼中總是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在西吉的鄉村學校里,他常常是最早到教室、最晚離開的那個孩子。簡陋的課桌椅和斑駁的黑板,并沒有限制他對廣闊世界的想象。他總是捧著書本,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仿佛那是他通向未來的鑰匙。
時光飛逝,羅強強憑借著努力和天賦,順利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在大學校園里,他如同一棵渴望陽光的樹苗,拼命地吸收著知識的養分。課堂上,他總是坐在前排,專注地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不時地舉手提問,與老師和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課后,圖書館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在那里,他閱讀了大量的專業書籍,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
大學畢業后,羅強強并未滿足已有成績,而是向著更高的學術山峰攀登,他的學術之旅充滿挑戰和機遇。
作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普度大學的訪問學者,羅強強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不同文化和學術氛圍的沖擊。在陌生環境中,他起初也感到過孤獨和迷茫,但內心對學術的熱愛讓他迅速調整狀態。他積極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與國際頂尖的學者交流思想,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術見解。
在學術研究道路上,羅強強展現出非凡的毅力和決心,先后主持完成了眾多重要的科研項目。為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和青年項目,他深入偏遠鄉村和少數民族聚居地,與當地居民同吃同住,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文化傳統。在炎炎烈日下,他走過崎嶇的山路,收集第一手研究資料;在寒冷冬夜,他在簡陋的房間里整理數據,思考研究方向。
在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和國家民委社科研究項目中,羅強強同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不辭辛勞地奔波于各地,開展調研和訪談。有一次,為了了解一個少數民族村落的社會變遷,他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輾轉多次才到達目的地,他與村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耐心傾聽他們的故事和心聲。
羅強強的研究成果不僅僅停留在學術論文上,更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民生活的關懷。他在《民族研究》等中英文期刊發表的70余篇論文,每一篇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智慧。同時還撰寫內參積極向中央和地方黨委和政府反映基層心聲。
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先后榮獲寧夏社會科學成果獎、國家民委社會科學成果獎、“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等榮譽,這些獎項是對他多年來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除了在學術研究上的突出成就,羅強強還積極投身于社會服務和學術交流活動,先后多次到美國、香港、澳門和臺灣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和學習。
他現任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發展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研究方法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社會工作倫理專業委員會理事等職務,在這些角色中,他積極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學科發展貢獻著力量。
他心系家鄉發展,創辦寧夏六盤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社會服務。他帶領專業社工先后在全區五市20余個城鄉社區開展社會服務,先后積累完成個案社會工作350多個,小組社會工作400多個,社區社會工作近500個,為困難人群募集捐贈價值超過100余萬元的愛心物資,直接惠及人群達4000余人;先后累積資助貧困大學生150余人。服務項目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志愿服務優秀案例”“寧夏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寧夏學雷鋒“四個十佳”先進典型、“銀川市志愿服務優秀獎”。項目活動先后被人民日報、寧夏日報等新聞媒體報道達60余次。
羅強強,這位從西吉走出來的學者,用行動詮釋著對學術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責任。他的故事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勇敢地追求夢想,在學術和社會服務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將繼續在學術和社會服務的領域發光發熱,創造更多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