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吉縣矢志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突出生態的重要性、環保的前置性、治理的先導性,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堅決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面彰顯靚麗生態底色,不斷增加生態普惠民生福祉,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為美麗西吉增色添彩。目前,全縣林地總面積13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7.02%,大氣、水體、土壤各項指標均達標。
生態建設持續推進
西吉縣堅持把林業重點工程作為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性、戰略性舉措,強化縣鄉聯動,抓點帶面、區域推進。
強力推進重點區域綠化
堅持新增造林補植補造和改造提升并重并舉,投資2.2億元,實施東部土石山區、西部黃土丘陵區、葫蘆河川道區等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區域綠化造林49.8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0.36萬畝,退化林分改造6萬畝,補植補造20.01萬畝,封山育林3.5萬畝)。
持續加大生態修復力度
科學規劃整合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實施天然林保護92萬畝,完成月亮山水源涵養林生態修復6.62萬畝,栽植云杉、油松、黃刺玫、山桃等苗木1059萬株,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嚴酷的自然條件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全民上陣共促植綠補綠
積極組織全縣干部職工,深入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造林植綠,全縣12259名干部職工協助幫扶對象在莊前屋后栽植蘋果、梨、大果榛子、紅梅杏等苗木6.56萬株,戶均栽植5株。
扎實開展村莊綠化行動
以重點片區和重點村為帶動,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著力美化綠化鄉鎮、村組及道路沿線等重點區域,拆除危房1.28萬座、殘垣斷壁1.24萬處,清理垃圾14.72萬噸,完成村莊綠化5934畝,綠化溝坡渠邊1891畝,栽植樟子松、油松、云杉等苗木43.91萬株;投資182萬元完成村道綠化250.57公里,栽植青皮河北楊、樟河柳8.35萬株,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林草產業初具規模
西吉縣以“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為依托,嚴把規劃設計關、建設質量關、撫育管護關,做到宣傳培訓到位、技術服務到位、督促檢查到位、政策落實到位,確保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同促進、雙提升。
堅持優化品種
累計投入3億元,在19個鄉鎮大力推廣種植大果榛子、青貯玉米、芍藥等“四個一”林草產業工程57.35萬畝。其中,“一棵樹”種植面積10.07萬畝,主要以平歐大果榛子、黃金蜜梨、紅梅杏、紅富士蘋果等為主;“一株苗”種植面積0.33萬畝,主要以艾草、旱酥梨、金葉榆等苗木為主;“一枝花”種植面積2.85萬畝,主要以勺藥、百合、切花等為主;“一棵草”種植面積44.1萬畝,主要以種星618、619、桂青貯1號、中原單32、金剛50等青貯玉米或糧飼兼用玉米和甘農3號、隴東等紫花苜蓿為主。
堅持示范引領
以打造產業試驗示范點和重點村帶動為抓手,打造“一棵樹”300-1000畝示范點34個1.68萬畝,千畝以上示范點6個1.39萬畝;“一株苗”300畝以上示范點3個1878畝;“一枝花”500畝以上示范點2個2712畝;“一棵草”500畝以上示范點17個2.07萬畝。
堅持企業帶動
通過山東水發、澤艾堂等龍頭企業帶動,不斷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管理模式,創新土地流轉、入股方式,有效盤活農村撂荒土地,拓寬農民創收渠道,扶持發展林草產業合作社148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700元。
堅持服務到位
立足實際,編制了“四個一”林草產業建設方案,成立了西吉縣“四個一”林業產業試驗示范園建設領導小組,嚴把整地、栽植等關鍵環節,選派技術人員按分區試驗示范實行“點對點”跟蹤服務;聘請林草專家加強技術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西吉縣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堅定不移整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持續改善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思想上抓到位
成立了以縣委、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解決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各項工作和存在問題。制定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案,細化職責分工,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高效推進各項工作。
措施上落到位
扎實開展藍天保衛、碧水守護、凈土攻堅三大行動,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實施污染防治專項行動,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守住環境質量底線。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鞏固環保督察成果。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優良率為96.6%,葫蘆河玉橋斷面全部達到Ⅳ類以上水質,水質達標率為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51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責任上壓到位
堅持思想“零懈怠”,時刻繃緊攻堅之弦,形成各級干部深入一線抓工作、抓落實的生動局面。監管“零盲區”,嚴格落實網格責任制,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事、事中有人、人人有責。責任“零缺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牽頭誰協調”等要求,在全縣形成條塊結合,協同作戰的工作格局。工作“零縫隙”,始終堅持領導之間、部門之間、鄉鎮之間協調聯動、密切配合,杜絕在分管邊界產生死角盲區。問題“零容忍”,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增加違法成本的同時,堅決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曝光。
擔當作為抓落實,創新實干要先行。西吉縣將持之以恒全面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生態建設和結構調整、國土綠化、環境治理、生態經濟結合起來,精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呵護好西吉的藍天、碧水、凈土,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 者:蘇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