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
了一容,本名張根粹,1976年6月出生,西吉縣沙溝鄉人,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現為寧夏文聯《朔方》編輯部編輯。
了一容是西海固作家群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由于家貧,他只上過3年學,從9歲到23歲,都流浪在外,曾在新疆牧過馬、放過羊,在青海淘過金、挖過蟲草, 在西藏販賣過羊絨……流浪的生活雖十分辛酸,但他有堅強的毅力與美好的追求,一本字典、幾套名著,被他翻爛。
13歲時,了一容開始寫作,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2004年榮獲全國第三屆春天文學獎,2005年中短篇小說集《掛在月光中的銅湯瓶》入選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中短篇小說集《去尕楞的路上》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手掬你直到天亮》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和寧夏出版社聯合出版。2008年中短篇小說集《掛在月光中的銅湯瓶》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同年榮獲“鎮北堡西部影城文學藝術獎”,他本人獲寧夏“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小說《綠地》入選《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書庫》少數民族卷(英文版),該叢書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法蘭克福主賓國主展書之一。2022年中短篇小說《玉獅子》入選 2022年度“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度︸R谷》入選2023年度《中國作家》·芒果“文學 IP 價值”排行榜,并榮獲人民文學獎。部分作品被譯介國外。
了一容的小說簡潔而富有風骨,在描寫特定歷史時期的農村生活狀態方面頗具特色,作品主要基于個人生活經驗之上,兒時倔強離家出走與流浪的生活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厚的生活素材和想象空間,也影響了他的文學立場和情懷。因為9歲到23歲他一直處在顛沛流離、四方漂泊中,這一時期的作品是了一容黯淡生活里的光芒和救贖,是他面對生活“活下去”的結果。
刻骨銘心的底層生活體驗和情感共鳴,使他的筆端自然地滑向最熟悉的題材,描寫經驗范圍內最深刻的感觸。他向我們呈現的是一個荒涼的世界,但生活在這一世界的人的精神疆域卻是宏大而豐富的,貧瘠的土地上,生長的卻是令人感慨不止的堅韌生命。原始風情、粗糲山水、質樸言語、簡陋的生活方式以及特立獨行的木訥人格,構成了他的小說天下。這個天下幾乎是無法摧毀的,猶如那些荒野中的生命生生不息。他用自己的經歷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也展現著西部地區的變化,顯示了他遼遠而又深邃的藝術思考。
“文學寫作,不僅要看風骨,還要看你寫些什么、為誰而寫?”了一容認為,寫作是個體生命銘肌鏤骨的閱歷與思想之結晶,它不是成批量生產和成集裝箱加工的東西,而是一種獨特的珍品。作家筆底流出的應該是像空氣、陽光、水和糧食等一樣貴重的東西,要心中有大愛,要有感而發,那種從作者心里擋都擋不住地流淌出來的文字,要有深厚的閱歷和生活積淀。了一容說:“只要心中有文學,慢慢地悟、從容地寫、潛心鉆研、淡泊名利、由心而發、遵循天道和自然規律、心中飽有大愛、感受佳作花開, 這就是文學創作最好的歸宿。”他帶頭在文藝界大力弘揚崇德尚藝的良好風氣,努力培養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人才隊伍。
了一容在文學領域取得的諸多成績并沒有讓他忘記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職責,他經常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文化公益活動。由他發起并牽頭舉辦了許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以“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為主題的書畫展覽和文學下鄉活動,塑造了服務于人民的文學藝術家,真正為人民吶喊和鼓與呼。了一容以其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深入人心的書寫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影響力,特別是對西吉首個“文學之鄉”后起之秀影響力極高。他希望建設打造開發西吉作家舊居,加強旅游文化的人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