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刻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面臨的復雜變化,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果說,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話,那么,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最大的亮點,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戰略的重大轉變。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中,要求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過去40年,廣東通過率先加入國際大循環在全國的對外開放中發揮了窗口的功能,在“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廣東要更加重視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努力擔當好戰略支撐的角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廣東力量。
更加重視創新驅動發展,為構建國內大循環提供高質量的供給
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就是要創造高品質的消費和服務供給,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就是要重視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的國內自主供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與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督ㄗh》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因此,充分發揮改革開放40年來形成的產業創新和服務創新優勢,“十四五”時期廣東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機遇,更加重視和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著力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大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集聚世界一流創新人才,深入推進跨境科技合作,加快推動建設粵港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構建國內大循環提供高質量的供給,推動形成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國內大循環。
全面深化改革,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探索經驗
新發展格局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激發新發展活力,不斷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大力調整生產關系,通過在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重大改革形成完善的內需體系和分配機制,才能真正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督ㄗh》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加快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過程中,廣東既有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求,也有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實踐經驗。因此,“十四五”時期應抓住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戰略機遇和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有利條件,著眼于探索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方面先行先試,促進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動,破解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探索經驗。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發揮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紐帶作用
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在開放中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以我為主的產業分工體系,提升國內的生產力和競爭力。當今世界正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督ㄗh》提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對外開放是廣東的優勢,而毗鄰港澳是廣東對外開放的最大優勢。因此,“十四五”構建新發展格局,廣東要以高水平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為引領,推動以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為特征的制度型開放,深化與香港和澳門自由港的互聯互通與規則對接,率先形成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對應的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在繼續發揮好對接國際市場的窗口功能的同時,不斷增強廣東對國內循環的牽引作用,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在新發展格局中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