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年的運行,“接訴即辦”正成為北京市委市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連心橋”、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新范式、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舉措、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新機制,為首都城市“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四個服務”的要求提供了基礎,極大地提高了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接訴即辦”的北京經驗可以總結為:一點兩環、四全一保?!耙稽c”是指“接訴即辦”的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遵循“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新理念;“兩環”是指“接訴即辦”由“接訴”和“即辦”兩個體系構成,較好地平衡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四全”是指“接訴即辦”倡導全治理主體參與、全過程閉環管理、全方位制度創新、全面化城市體檢;“一保”是指堅持黨的領導,持續對“接訴即辦”配置注意力。
●北京市正在從“接訴即辦”向“主動治理”和“未訴先辦”轉型,未來將形成“接訴即辦”“主動治理”和“未訴先辦”等共同存在的局面,這就是北京推動減少問題產生的治理體制機制建立的嘗試。
●北京的“接訴即辦”之所以在近兩年時間內能夠取得較好成效,這是與市委對“接訴即辦”的重視分不開的,是市委主要領導將“接訴即辦”作為工作重心和注意力分配重要內容的結果。
2019年1月1日開始,北京市對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進行創造性改造,通過擴大業務范圍、增加功能、改造流程和建立制度,形成了以“接訴即辦”為牽引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機制。經過近兩年的運行,“接訴即辦”正成為北京市委市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連心橋”、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新范式、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舉措、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新機制,為首都城市“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四個服務”的要求提供了基礎,極大地提高了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無論是從12345的知曉率、使用率、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還是從變革率等各個方面看,“接訴即辦”都交出了滿意答卷?!敖釉V即辦”正在成為超大城市治理創新的新路子,代表了超大城市治理的方向,符合城市治理的一般規律和理論。通過實地調研和觀察,我們發現“接訴即辦”的北京經驗可以總結為:一點兩環、四全一保?!耙稽c”是指“接訴即辦”的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遵循“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新理念;“兩環”是指“接訴即辦”由“接訴”和“即辦”兩個體系構成,較好地平衡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四全”是指“接訴即辦”倡導全治理主體參與、全過程閉環管理、全方位制度創新、全面化城市體檢;“一?!笔侵笀猿贮h的領導,持續對“接訴即辦”配置注意力。
■“接訴即辦”的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是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價值原則,這一原則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就需要貫徹城市的人民性,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感受到溫度,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了給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城市政府推行了政務服務改革,通過建立政務服務中心讓民眾只進一扇門,辦好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實現了“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大大提升了民眾的辦事效率。通過政務服務改革,我們逐步解決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民眾的獲得感大大提升。
“接訴即辦”則是北京在推動政府與民眾之間有效互動、真正實現互動治理中“以人民為中心”邁出的關鍵一步。民眾除了辦理政務服務事項之外,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政府來解決,或者需要政府協助來解決。由于公共事務的專業性和復雜性,民眾常常不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政府部門解決自身訴求,或者反映他們對于治理的意見和建議。這使得,一方面,政府規模很大,專業性很強,干預領域很廣;另一方面,民眾在與政府交往中常常有一種無力感,遇到事情不知道應該找誰來解決。北京通過12345市民熱線電話,建立了一個民眾直接找政府、一次找政府的渠道和機制,這是更深層次的“以人民為中心”。
“接訴即辦”依托12345市民服務熱線,同時對其業務、功能、流程和制度進行全面變革,使之成為超大城市治理中政府與民眾有效互動的北京樣本?!耙惶栱憫笔恰敖釉V即辦”最大特點,2019年以來北京已經整合51條全市政府服務熱線,將全市16個區、338個街道鄉鎮、市級部門和公共服務企業全部接入12345熱線平臺系統,企業和群眾訴求實現了全口徑的統一。在“一號響應”的基礎之上,“接訴即辦”通過直接派單在事件辦理上下功夫,讓民眾的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接訴即辦”的建立,使得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在治理中更加考慮民眾的需求、意見、感受和態度,人在治理中的重要性凸顯,政府和民眾的疏離感降低,實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治理變革?!敖釉V即辦”在積極響應民眾訴求的基礎之上,推動各個治理主體讓民眾參與到治理過程中,實現與民眾有效協商和溝通,將訴求解決的評價權賦予民眾,并且進一步探索主動治理和“未訴先辦”,真正實現超大城市治
理全過程中的“以人民為中心”。
■“接訴即辦”的兩環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接訴即辦”能否獲得民眾認可,關鍵在于其能否解決民眾的合理訴求和問題,這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應有之義。為此,“接訴即辦”遵循理性邏輯,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劃分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兩個環節,分別對應為“接訴體系”和“即辦體系”。北京通過不斷完善“接訴即辦”體系,逐步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問題的超大城市治理范式。北京作為首都,一方面需要按照“四個中心”定位來完善城市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布局,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另一方面還需要根據“四個服務”要求來解決城市治理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機互動,最終來推動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敖釉V即辦”的提出,既是為了檢驗“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的實現情況,又是為了通過滿足市民的具體需求來推動“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的進一步落實。
發現問題是12345市民服務熱線建立的初衷,也是“接訴體系”的全部要義。良好的城市治理需要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遇到的問題,通過對城市治理問題的解決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由于個人的注意力有限和理性有限,單靠管理者不可能完全發現城市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當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利益和訴求出發觀察社會時,就會發現很多管理者看不到的問題。12345市民熱線服務通過接訴直接收集從市民角度反映的城市治理問題,這是城市治理改善的前提和基礎。此前,對于城市治理問題的發現,更多從管理者視角思考和分析,通過12345市民熱線,將問題發現權歸還給民眾,真正實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問題不被發現并不意味著沒有問題,只是問題被隱藏,這可能造成更大問題。北京大力發展12345市民服務熱線,也體現了著力解決問題、提升治理水平的勇氣。
解決問題是“即辦體系”的內在要求,也是北京“接訴即辦”體系最具有創造性的部分。對于民眾提出的訴求和問題,有些可能很容易解決,這些會很快得到辦理;而有些問題可能不是公共問題,還有一些問題可能是涉及歷史遺留的復雜問題和棘手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考驗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氣,更是對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檢驗。北京將“解決率”作為重要指標,就體現了對問題解決的承諾。很多時候,不僅問題本身復雜、棘手和結構不良,而且還會涉及跨層次、跨領域、跨部門的治理主體,這更對問題解決提出了挑戰。與此同時,當一般問題和中等難度問題得到解決時,也會激勵人們提出更復雜和更困難的問題希望政府來解決,這是問題解決的“正反饋”機制。
由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不一樣,這使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可能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問題,“接訴即辦”要發揮作用,就需要不同階段的有機配合和協同治理。一般而言,發現問題的主體通常有動力推動更多問題被發現,而解決問題的主體通常希望更少問題被發現。如何有效平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如何推動發現問題的有效解決,如何促進問題解決者主動發現問題,這些則是“接訴即辦”進一步深化改革需要考慮的問題。
■“接訴即辦”的基礎是全治理主體參與
對于“接訴即辦”而言,北京實現了問題發現的治理主體統一,問題解決的治理主體多元化,通過調動全治理主體參與問題解決,“接訴即辦”的多元治理主體有機融合體系初步形成。發現問題可以通過知識積累實現專業化,“一號響應”也有利于節省問題反映人的交易成本。解決問題則需要依托現有的條塊和層級治理結構,并且調動現有治理結構積極性和主動性來促進問題解決。
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通過直接將訴求派到街道和鄉鎮,促進形成在基層和一線解決問題的治理格局。2019年以來,北京的“接訴即辦”與之前的運行不一樣,直接根據“三定”方案,將相關訴求下派到基層,促進問題在街道和鄉鎮解決,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鄉,難事條塊一起辦”的格局。事實上,“接訴即辦”是北京超大城市基層治理變革的延伸和擴展,它是對“吹哨報到”的深化,也是檢驗賦權、下沉和增能的試金石。為了將壓力傳導給基層,北京“接訴即辦”體系將“街道鄉鎮”排名作為考評體制的一個重要內容。
12345市民服務熱線也十分注重區級和市級部門在“即辦體系”中的作用,推動區級部門和市級部門與街道一起來促進問題解決。對于一些重要的問題,12345市民服務熱線實現了“雙重派單”,還有一些問題直接派單給區級政府和市級部門。為了激勵不同治理主體參與問題解決的積極性,北京的“接訴即辦”體系還分別對各區、委辦局和公共服務企業進行排名,尤其是避免委辦局和公共服務企業成為“旁觀者”和“作壁上觀”。
除了街道、社區、區政府、委辦局、公共服務企業等參與問題解決之外,紀律、組織等職能部門也能夠完善各自職能參與到“接訴即辦”體系中,為不同治理主體參與問題解決提供激勵和約束機制。市紀委和區紀委針對“接訴即辦”進行專項監督,聚焦對辦理群眾訴求態度惡劣、作風粗暴、假辦理、假作為、假履職、整改不力、未見實效等12類問題,取得了較好效果。2020年1月至10月共發現問題線索1032個,組織處理44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人,下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監察建議書、提醒函102份。組織部等部門也將“接訴即辦”的辦理情況作為干部考察和任用的重要依據,推動干部擔當和作為。
■“接訴即辦”的關鍵是全過程閉環管理
“接訴即辦”要真正實現“以人民為中心”,增加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還需要在問題解決的治理科學上下功夫,真正讓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都奠定在堅實理性、專業和科學邏輯之上,以最少代價來促進問題解決。為此,北京市“接訴即辦”體系按照問題解決的自身邏輯,遵循專業、理性和協同原則,形成了問題識別、分類、派單、辦理、考評、通報、預警等全過程閉環管理。在這些閉環管理過程中,問題識別與派單、訴求辦理與解決、結果考評與反饋、治理預警與反思等環節十分關鍵。
問題識別與派單是“接訴即辦”的問題發現環節,其核心是第一時間將民眾的訴求轉化為可以操作和解決的治理事件,并且安排相關責任主體來解決。是否可以讓問題反映者能夠第一時間以最低成本來反映自身訴求,成為衡量“接訴即辦”便利性和可獲得性的第一步,在這方面北京進行了很多探索,主要是圍繞著整合熱線和不同渠道展開。當前,北京市在整合不同渠道訴求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暢通電話、網絡、媒體等全渠道的接訴渠道。一旦訴求獲取之后,就需要對訴求進行分類和派單,尋找問題解決者。而問題解決的困難在于,是否可以將問題與治理主體進行有效匹配,這些涉及職責權限等問題,會倒逼政府自身變革。
訴求辦理與解決是“接訴即辦”的問題解決環節,其核心是不同治理主體調動自身資源,在權限和職責范圍內幫助民眾解決問題和滿足訴求。針對不合理的訴求,要做好說服工作,贏得訴求方認可。是否準確派單是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而一旦精準派單之后,能夠既解決問題又讓訴求方滿意,這既是治理科學,又是治理藝術。為了讓治理主體有效解決問題,問題發現者對問題解決者設定了時間限制,要求根據不同訴求在不同時間范圍解決問題。對于棘手的難題和歷史遺留問題,還需要通過發揮協同辦理、統籌推動、督查督辦等機制的作用,使不同治理主體之間產生合力。
結果考評與反饋是“接訴即辦”的效果評價環節,其核心是回答問題是否得到真正解決,訴求主體是否滿意。這涉及兩個重要內容:一是能夠對不同治理主體辦理訴求事項進行科學、客觀、公正和理性的評價,通過評價真正實現績效改進,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能否及時有效地使用考評結果,對于問題解決好的街道鄉鎮、委辦局、區委區政府等,是否能夠與干部晉升、評級、績效獎勵等掛鉤,讓考評真正能夠發揮實效。當前,北京市“接訴即辦”體系已經建立了針對“三率”和“七有五性”的考評指標體系,未來還需要結合現有數據,以及首都特點制定更加多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讓評價有效促進問題解決和治理能力提升。
治理預警與反思是“接訴即辦”的改進提升環節,其核心是回答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能否通過基礎性制度創新和治理創新來減少問題和訴求產生,減少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各種風險,實現超大城市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北京“接訴即辦”不僅要解決當前問題,還要解決長遠問題,不僅要應對問題,還要預防問題,跳出“接訴即辦”來看待“接訴即辦”,實現“接訴即辦”效用最大化。簡而言之,我們需要通過“接訴即辦”來實現超大城市治理的持續學習與改進,從根本上避免問題發生。
■“接訴即辦”的持續是全方位制度創新
“接訴即辦”要實現可持續性,就需要分別針對“接訴”體系和“即辦”體系建立制度,通過制度來規范和完善全過程閉環管理,明確多層次、多類型治理主體職責,本質上也是“接訴即辦”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和法治化的過程。制度是對允許什么、禁止什么和許可什么的規定,它是一套激勵和約束規則。而要使得“接訴即辦”可持續,就需要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制度化,使得訴求者、問題發現者、問題解決者等各方都有穩定預期。
什么是問題,什么不是問題,什么是合理訴求,什么是不合理訴求,這是“接訴即辦”首先需要解決的制度問題,這一制度的設定為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劃定框架。當前,北京的“接訴即辦”將訴求劃分為咨詢、建議、舉報、投訴、需求等不同類別,這是對訴求分類制度的有益嘗試。考慮到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本身也是稀缺的公共資源,我們需要通過完善制度來形成訴求人反映問題的預期,促進真問題和真訴求的提出。
針對問題解決、評價與反饋等也需要建立制度,通過制度實現問題與治理主體之間有效鏈接,推動評價與反饋本身的合法性。為此,北京市“接訴即辦”體系需要在此前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基礎之上,形成多層級、多治理主體的職責清單制度,只有這些制度明確,才能夠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和相關人員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在建立“接訴即辦”考評和反饋制度的同時,需要針對問題解決本身的特性,結合績效管理一般規律,形成長期性、規范性和穩定性的考評和反饋制度。
“接訴即辦”所形成的數據資源,也需要建立制度來促進數據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敖釉V即辦”形成的數據資源是問題解決的“副產品”,而這些數據資源也成為反映城市治理水平的“晴雨表”,成為城市治理中最有價值的數據資源之一。當前,“接訴即辦”的數據資源使用主要局限在政府部門內部,下一步應該建立數據開放的制度,通過數據治理來推動城市治理,促進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升。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針對“接訴即辦”建立的各項制度,還需要通過不同的實施機制來保證其執行,避免制度成為一紙空文。這就要求通過監測和懲罰機制的建立,來保證“接訴即辦”各項制度的有效實施。為了避免民眾濫用“接訴即辦”制度,形成有效利用這一渠道的機制,就需要通過“信用制度”來約束相對方。
■“接訴即辦”的創新是全面城市體檢
問題發現得越多,解決問題的成效越好,“接訴即辦”的效果就越明顯。反過來,這也鼓勵民眾提出更多的訴求,給問題解決帶來更多的挑戰,也會進一步影響“接訴即辦”成效和作用發揮。要避免“接訴即辦”悖論產生,就需要在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主動治理和綜合治理上下功夫,從問題解決向促進問題解決的體制機制建設方面轉變,推動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區分兩類問題解決,一類是針對問題本身的問題解決,另一類是針對產生問題的問題解決。前一類的問題得到解決,直接表現為問題提出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提升。后一類的問題得到解決,則直接表現為問題本身的減少,這也是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減少問題產生的治理科學。
從問題解決到促進問題解決的體制機制創新,就是將“接訴即辦”看作是對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體檢,是對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實時監測、檢驗和衡量。當前,北京市正在從“接訴即辦”向“主動治理”和“未訴先辦”轉型,未來將形成“接訴即辦”“主動治理”和“未訴先辦”等共同存在的局面,這就是北京推動減少問題產生的治理體制機制建立的嘗試?!敖釉V即辦”代表了問題解決的第一層次,直接解決訴求者提出的問題,“主動治理”代表了問題解決的第二層次,通過“舉一反三”來解決一類問題,“未訴先辦”則代表了問題解決的第三層次,主動去發現問題,在問題還沒有提出時就解決問題。
正是結合“接訴即辦”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北京市推動了一系列制度變革,先后出臺《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基礎性制度。下一步,北京市還會針對“接訴即辦”反映的普遍性問題,探索制度性解決之道,通過出臺制度來化解糾紛和矛盾,減少問題產生的生態和土壤。
事實上,我們還需要從“未訴先辦”轉向“自訴自辦”的問題解決的第四個層次,實現問題在萌芽和屬地中得到自主解決,從而真正建立減少問題產生的體制機制基礎。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充分發揮不同治理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意識,更多通過協商、對話和談判來解決他們自身面臨的問題,形成問題解決的技藝,通過制度和自主治理來避免出現問題,問題出現后能自主解決,真正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接訴即辦”的保障是堅持黨的領導
“接訴即辦”的發起者是民眾,問題解決者是各類治理主體,而真正促使訴求與治理主體有效匹配,以及問題解決具有可持續性的則是堅持黨的領導。北京的“接訴即辦”之所以在近兩年時間內能夠取得較好成效,這是與市委對“接訴即辦”的重視分不開的,是市委主要領導將“接訴即辦”作為工作重心和注意力分配重要內容的結果。很顯然,如果沒有市委和主要領導的重視及注意力分配,以及注意力分配相關的制度性建設,“接訴即辦”不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效。
“接訴即辦”成為2019年1月以來北京市委召開區委書記月度工作點評會的重要內容,這為市委主要領導對“接訴即辦”持續注意力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礎。在月度工作點評會上,除了聽取3到4位區委書記工作匯報之外,一個重要內容是通報“接訴即辦”情況,分別對綜合排名前10的街道鄉鎮、環比進步前10的街道鄉鎮、訴求量前10的街道鄉鎮等進行公布,形成了先進類、進步類、整改類和治理類的街道鄉鎮分類,也會對各部門的排名情況進行公布,這些點評是各治理主體推動問題解決的持續動力。此外,北京市委還成立了“接訴即辦”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接訴即辦”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整體推進,這為“接訴即辦”工作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在北京市委主要領導的帶動下,各區委書記也分別召開了各自的區委書記月度工作點評會,推進各區的“接訴即辦”工作,形成了“接訴即辦”工作開展的合力。在推進“接訴即辦”工作中,強調各級領導要黨政同責,這也是黨在“接訴即辦”工作中實現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努力,這些注意力的制度性配置為“接訴即辦”工作開展提供了領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