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西吉春官詞作為民俗類入選公示名單。
西吉春官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一種民間口頭創作的歌謠,類似七絕,通常為四句七言,以方言形式表現,說詞合轍押韻,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郁,具有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常以比喻、擬人、夸張等各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和幽默詼諧的段子給老百姓送上新春祝福,并承載禮儀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信德等教化育人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遷,春節期間在社火中由春倌說春官詞、表演春官詞的活動在民間廣泛流傳。至今,春官詞內容包羅萬象,題材廣泛,涵蓋歷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具有大眾性、口頭性、娛樂性、方言性等顯著特征。
文化館館長 劉成才說,經過我們歷時6年的準備,其中10次修改申報稿件,從縣級到市級到省級,最后一直到國家級,整個文本經過10次的修改,我們從地域特色這一文化節點上打開了申報的通道,最后經過各級專家的評定,春官詞現在作為我們寧夏乃至于全國唯一申報成功的亮點性的非遺項目,終于獲得了國家專家的認可,這次申報成功也是全體工作人員努力地結果,更是全縣人民努力地結果,也是西吉縣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
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春官詞的分布區域也在不斷拓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近十多年來,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茍莊村、套子灣村,新營鄉陳陽川村,震湖鄉震湖村、黨家岔村,紅耀鄉紅耀村,馬建鄉馬建村、周吳村、臺子村、劉垴村等鄉村的春官詞創作傳承就很受群眾歡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