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臘月初八
迎來傳統節日臘八節,俗稱“臘八”
巧合的是
這一天還是“大寒”節氣的開始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月20日4時40分將迎來“大寒”節氣,恰值“四九”第四天。此時節,天氣雖然依舊寒冷,但“嚴冬臘月盡,又是一年好春時”。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公歷1月20日左右為“大寒”,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也是冬季最后一個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還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此時節,常出現大風降溫或降雪,朔風獨嘯,蠟樹銀山,“寒氣逆極”,故謂“大寒”。
據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寒有三個候應,分別是初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和三候水澤腹堅。寥寥數語,便將古人認為最能代表大寒節氣的自然現象一一道出。
嚴寒是“大寒”時節的特點,但物極必反,過了“大寒”就是“立春”。
羅澍偉提醒,“大寒”時節,人體繼續受寒冷環境影響,仍要順應自然規律,堅持防寒保暖,避免風寒二邪的侵襲。起居方面,早睡養陽,晚起護陰,藏神志于內,以增強免疫功能。同時適當進行戶外鍛煉,排解不良情緒,睡前熱水浴足,注意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進補則應逐漸減少,可依體質特點,選用清淡潤燥或升散性食物,如蓮藕、蘿卜等,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升發”的氣候特點。
民俗專家表示,“臘八”巧遇“大寒”比較罕見,在寒冷的“四九天”,喝上一碗飄香的臘八粥,會別有一番滋味。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一過,緊接便是小年,年味兒一天濃似一天。
自臘八至除夕,人們在這二十多天里除舊塵、理頭發、添新衣、蒸饅頭等,井井有條地“忙年”,為迎接新春佳節做足準備。
臘八來了,春節的腳步近了
當凜冽的寒冬遇上溫暖的臘八
喝碗熱粥,注意保暖哦!
你那里臘八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