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2月開始,西干渠——這條承擔著灌溉、生態、防洪為一體的新干渠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擴整改造,并成功接受了去年11月冬灌的考驗。對于今年的夏秋灌,西干渠管理處灌溉管理科科長馬軍的信心滿滿:“引水量增大了,渠道輸水效率提高了,干渠引水到稍段也從原來的72小時縮短到66小時。”
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西干渠擴整改造項目概算投資6.7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擴整渠道112.6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95座、新建4座泵站以及配套供電和信息化建設等。工程建成后,原來由西夏渠承擔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及連湖、玉泉營、平吉堡、銀川園林場、賀蘭山農牧場、暖泉農場等14.93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調整到西干渠,西夏渠將作為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水源工程的輸水渠道向城市供水。
平吉堡農場大部分面積為賀蘭山洪積扇沖積平原而形成,砂性土壤占比較大,土質保水性較差,農五隊、農六隊是地勢較高的鹽堿地,由于節制閘開口低,西干渠的水爬不上來,因此農場不敢種水稻改良土地。此次改造將平吉堡農場節制閘移至長壽高口,解決了這一難題。秋收時,農五隊高口500畝地種植的水稻喜獲豐收,單產達到1250斤。秋灌停水期間,建設者搶抓工期,對西干渠進行大面積砌護,雖然導致冬灌干渠放水時間延遲了近6天,但在自治區水利廳、渠道管理處和寧夏農墾平吉堡農場有限公司共同努力,科學調整灌溉用水計劃,加大干渠引水流量,包括平吉堡農場在內的109.6萬畝農田和賀蘭山東麓14.93萬畝的葡萄儲存了充足的水分。2020年12月22日,寧夏農墾平吉堡農場有限公司寫給自治區水利廳的信中說:“渠道越建越漂亮,灌溉不愁有保障”。
擴整改造中的西干渠
馬軍告訴記者,西干渠建設標準相對較低,建成的60年里,險段滲漏、塌陷、裂縫、管涌等險情頻頻發生。雖然干渠設計流量為70立方米每秒,但最大引流量58立方米每秒,每到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正值旱情汛情疊加的關鍵時期,管水單位時常陷入兩難境地:若加大流量保灌溉,猛烈的水頭容易沖開脆弱的渠身;若減小流量保安全,下游渠段就要面臨斷流的問題。“我們是既盼下雨緩解旱情,又怕大雨導致山洪下山形成災情。”西干渠成為寧夏引揚黃干渠供水矛盾最為突出的干渠之一。
冬灌中的西干渠
“今年的夏秋灌高峰應該不用‘煎熬’了。”渠道輸水效率提升后,以前渠稍用來補充的灌溉井可以“歇一歇”了;加固的渠身為銀西防洪加了一道保險;全渠道的信息化建設又為多級閘門聯合調度控制,最終實現渠系精確配水、精準輸水、按需供水提供了硬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