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過去4年多的扶貧工作,西吉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蘇占成說得最多的是“辛苦但值得”。
原因也簡單,自2017年起,西吉縣扶貧辦60多名干部職工常年奔赴扶貧一線,為相關工作而忙碌:擬定規劃目標、推進脫貧銷號、協調扶貧事項、開展動態監測、組織技術培訓……60多個人主動放棄節假日和休息,如同不停轉的陀螺,只盼著助力西吉縣盡快脫貧摘帽。
讓蘇占成印象特別深的是,在他這樣的扶貧工作者看來,加班到凌晨三四點已是常態。但這件對于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卻讓等待最后鎖門的保安們連喊“吃不消”。“不止一個保安對我說,多少次等著你們加完班鎖門后,才真正了解到你們的工作有多辛苦。”蘇占成說,為了不再“麻煩”保安,也擔心深夜回家打擾到家人,他們索性“夜不歸宿”,直接在一間辦公室里擺上10來張行軍床,方便輪流加班后就地休息。
辛苦背后,是滿滿收獲。伴隨西吉縣精準施策,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生態扶貧上集中發力,逐漸培育形成以馬鈴薯、草畜和勞務等為主的主導產業,該縣肉牛飼養量從2017年的不到20萬頭一路攀升至42萬余頭。
“以前本地老百姓多以種植馬鈴薯或外出勞務掙錢,隨著肉牛養殖產業的發展,現在外出打工的人減少了,紛紛安心在家門口投身產業。”蘇占成說。在西吉縣群眾收入比重中,勞務收入已從原先的近半數降至不足30%,而經營性收入則一躍超過52%,人均收入也從最初不到2000元增長到如今至少7000多元。“最初入戶宣傳時,老百姓嘴上不說,但眼里全是懷疑。當現在真的收入有保障,又能顧及家人生活,老百姓對我們也真的視同親了。”蘇占成笑著說。
雖然西吉縣已經脫貧摘帽,但在蘇占成看來,自己和同事的工作還未結束。在脫貧攻堅和鄉鎮振興進行有效銜接的5年里,他們的工作重點將轉移到縣內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身上。“扶上馬還需送一程,我們會繼續重點關注這兩類人,以政策傾斜、資金幫扶等方式,鞏固脫貧成果,不讓一個人掉隊。”蘇占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