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方紅色的熱土,紅軍長征在這里留下了光輝足跡。
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途經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紅色佳話。1936年10月,紅一、二方面軍在將臺堡勝利會師,標志著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在西吉,紅軍長征精神照耀時空,50萬西吉兒女譜寫脫貧壯麗華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吉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區、市黨委部署,牢牢把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打牢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切實推動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與幸福感。
以史明鑒,可以知興替。西吉縣精準聚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發揮紅色資源優勢,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凝聚前行動力。
一個村“牛”到全國
興隆鎮單家集由單北、單南兩個行政村組成,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紅軍三過單家集,留下了紅軍生活戰斗的紅色故事、薪火相傳的長征精神和“回漢兄弟親如一家”的情誼,給單家集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早上我就買了20頭牛,過幾天這些牛將運到廣東,屠宰后直接上餐桌。”單南村村民單志強從事肉牛販運生意20多年,從最初一天販賣一兩頭牛,到現在日均交易幾十頭牛,成為遠近聞名的牛生意“達人”。
單云講述單家集故事。
單家集地處寧夏與甘肅交界處,是寧夏南部出了名的“旱碼頭”,有著西北最大的村級活畜交易市場。當地群眾依托市場,建起大數據庫、線上交易平臺,把牛生意從一個村做到全國。年活牛交易量達20萬頭,集日活牛交易量1500多頭。
“我們村是紅色基因傳承地,群眾傳承紅色基因,厚道講誠信。”單南村黨支部書記單云道出了生意好的歷史淵源。
走進單南村村民蘇俊虎家,水泥澆筑的院子潔凈如洗,涼棚下停放著貨車、電動車、汽車等車輛,裝修精致的小別墅見證了蘇俊虎勤勞致富的歷程。2015年,蘇俊虎和兒子蘇永平在市場販牛掙了錢,花費20多萬元建房,改善居住條件。
單家集人懷著對黨的感恩之情,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現在家家戶戶住進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單云感慨道:“10年前,村里飼養5頭牛的農戶少之又少,現在飼養50頭牛的農戶很普遍,全村肉牛飼養量達3700多頭。”
一顆紅星照我行
沿著綠樹掩映下的水泥路,慕名前往將臺堡西南2.5公里、葫蘆河西岸的毛家溝村。車輛駛過青磚門洞,一眼便看見半山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到達“紅軍寨”后,除了吸睛的紅燈籠,更有紅色窯洞、憶苦思甜食堂、軍營帳篷體驗露營區、紅色大禮堂、文化書院等紅色文化建筑。
踏著西征紅軍紅三團走過的足跡,重走一段長征路體驗紅軍生活,參加一次軍事拓展訓練、吃一頓紅軍飯、聽一次黨課、看一場露天革命老電影……讓人身臨其境,感悟紅軍在這里戰斗生活的情景。
“紅軍寨”。
1936年9月14日,由團長阮金庭、政委肖鋒率領的西方野戰軍紅一軍團一師三團進駐將臺堡,派警衛連部分戰士跨過葫蘆河在毛家溝山頂執行警戒任務;9月16日,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紅三團各連、排分片、分地區、分工負責,開始發動群眾、宣傳革命、擴大紅軍、打土豪,組建地方鄉村黨組織,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
當年9月20日,紅三團奉命獨立行動,當晚團部移至興隆鎮,連夜召開會議,決定派出若干工作組,以興隆鎮為中心開展革命活動,在毛家溝派駐一個排的兵力,一駐就是30多天。
紅軍的足跡踏遍了毛家溝的每個角落,紅軍的事跡在毛家溝老百姓中口耳相傳,激勵群眾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謝宏義大學畢業后在浙江創業,2014年春,事業有成的謝宏義回老家探親,了解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后,決定回鄉創業,發展“互聯網+休閑農業”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農業,帶領村民致富。
謝宏義依托毛家溝村光、熱、水、土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投資1200萬元辦起了肉羊養殖場,成立合作社,流轉1000多畝地,復耕荒坡地,修建生產道路,種植樹木花草。
“我們有這么好的紅色資源,為何不利用起來?”在發展產業過程中,謝宏義決定把將臺堡鎮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打造紅色旅游培訓體驗基地。
2016年,謝宏義又投資2000萬元,維修毛家溝村紅軍長征宿營地窯洞遺跡,修建會議室、紅軍小道,為游客提供研學旅行、紅色教育培訓服務。“在建設過程中,我遇到了缺乏資金的困難,也無數次想過放棄,可想起革命先輩們爬雪山、過草地的精神和斗志,我遇到這么點困難根本不算啥。”謝宏義說。
“現在年接待游客3萬人,平均每年收入120多萬元。”謝宏義計劃與西吉縣黨校合作,繼續完善“紅軍寨”建設,讓更多的人到“紅軍寨”體悟長征精神。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吉縣依托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地”和“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出發地優勢,精心設計瞻仰一次紀念碑、參觀一次紀念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聆聽一次微黨課、觀看一部紅色影視片、接受一次紅色黨課專題教育、觀看一場紅色情景劇、重走一段長征路的“八個一”活動,為干部群眾打造黨性教育的“紅色熔爐”。
一次改變促增收
將臺堡鎮位于西吉縣城20公里外的葫蘆河東岸,從西吉縣城出發沿西靜公路往東南,一路串聯著硝河城、將臺堡、興隆鎮、單家集,自古以來商賈云集、貿易發達。1936年10月22日的紅一、二方面軍勝利會師,是與甘肅會寧會師具有同等重要歷史地位的會師,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高高屹立,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6月的將臺堡鎮紅旗招展、滿眼翠綠,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位于葫蘆河灌區的將臺堡鎮火集村,挺立在改革的潮頭浪尖,揚帆向前。
在生產道路兩旁,一畦畦碧綠芹菜田首尾連接,一眼望不到邊。蔬菜梯田從山腳下向山頂盤旋纏繞,在陽光下泛著粼光,村民火銀洲和工人們在地里忙著鋤草。原來,為了確保蔬菜品質,菜農堅持原生態作業法。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們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聯合本村5家蔬菜購銷合作社、5名蔬菜代辦組建火集村蔬菜聯社,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火集村黨支部書記火彥紅說。
今年,火集村改變種菜觀念,投資建設揚水站,鋪設滴灌管道5000米引水上山,將500畝山旱地變為水澆地,種植芹菜。同時引進優質品種,推廣訂單蔬菜種植,種植露地冷涼蔬菜150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組農戶種植冷涼蔬菜1萬畝以上。
“預計冷涼蔬菜年總產量6萬噸,總產值達900萬元。”火彥紅算了一筆賬,僅上山種菜這一項,可助村民多增收250萬元。
“今年將臺堡鎮先后建成火集村1500畝冷涼蔬菜基地、深岔村1000畝紅梅杏示范基地,用行動踐行為群眾辦實事的承諾,為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將臺堡鎮紀委書記王曉霞介紹。
伏小剛介紹蔬菜育苗經過。
種苗一直是當地蔬菜產業的短板。2016年,伏小剛來到西吉縣發展冷涼蔬菜,成立西吉縣紅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學習育苗技術,引進優質種苗,與外地市場對接,一步一步把蔬菜種苗做大,確保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保障當地菜農穩定收入。
“以前西吉縣采取落根育苗,種苗成活率低。現在合作社采取穴盤育苗,種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并且出苗整齊,蔬菜品質高。”伏小剛介紹,通過實驗對比,穴盤苗蔬菜比落根苗蔬菜畝均多產1000公斤至1500公斤,相應的農戶收入也會增加800元至1500元。
今年,伏小剛的合作社為西吉縣提供蔬菜種苗4500萬株,解決了當地蔬菜用苗的難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引進西藍花、菜花、菜心、茼蒿、菠菜、香菜等蔬菜,豐富西吉縣蔬菜種植品種,從單一化發展變為多元化發展。”伏小剛說。
一個措施映初心
“新建48班型第八中學,總占地面積81372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納在校學生2400人,總投資10270.8萬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資1317萬元,預計10月底建成。”在西吉縣第八中學施工現場,西吉縣教育體育局項目辦主任伏建軍對工程涉及的每一個數字了如指掌,精確到個位。
西吉縣第八中學位于吉強鎮,是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該校采取全寄宿制管理,建成后可解決學校周邊村組及工業園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上學問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吉縣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聚焦為民服務、基層治理、經濟發展,盡心盡力為民辦實事解難題;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肉牛、馬鈴薯、紡織服裝加工、文化旅游、林草產業“五大產業”;緊扣投資,擴總量、調結構、強推進。
建設美麗宜居城市。
大力實施移民致富提升、教育質量提升、健康水平提升和居民收入提升“四大民生提升行動”,對西吉縣交通運輸局家屬樓、東關糧庫家屬樓、華龍公司住宅樓等7個老舊小區11棟住宅樓進行屋面及樓體保溫改造,更換雨落管、單元門、樓梯間外窗等,配套建設與小區直接相關的幸福路等3條道路,對小區硬化、圍墻、供熱及給排水管網進行改造。
實施月亮山(西吉縣)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在月亮山林場、新營鄉、火石寨鄉、白崖鄉完成營造林3.44萬畝,栽植苗木300多萬株,建設營林作業道和管護防火土質道路56公里。實施西吉縣肉牛養殖集群暨牛羊精深加工全產業鏈建設項目,在興隆鎮新建占地1000畝的5000頭牛育肥養殖場,新建5萬頭肉牛屠宰、15萬只羊屠宰、1.5萬噸熟食加工、1.2萬噸調理品生產等4個項目。
“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對全縣邊緣易致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進行二次摸排,對摸排出的1559戶6910名邊緣易致貧戶和1777戶7585名脫貧不穩定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及時跟進產業就業、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等幫扶措施,從制度上堵住返貧風險漏洞。”西吉縣有關領導介紹。
與此同時,推進“互聯網+醫保”服務模式,實現“網上辦”“掌上辦”;緊盯電信詐騙等矛盾糾紛,探索建立“四位一體多元解紛”機制。啟動創建自治區衛生城市,開展人居環境衛生集中整治,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生活品質。
截至目前,西吉縣共辦實事3196件,重點項目開工率70%,列入全區重點項目開工率89%,列入全市重點項目開工率100%,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奮進鄉村振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