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莊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通過黨建引領抓產業,全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以肉牛養殖為主的草畜產業不斷壯大。
硝河鄉新莊村總人口815戶3653人,為純回族村。今年41歲的村民袁廣蘭家里有6口人,以前主要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袁廣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通過貸款養牛,并將自家20畝土地全部種上了青貯玉米,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如今他家的牛存欄13頭,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民袁廣蘭說,以前我也是個打工人,現在的政策也好了,我(開始)養牛了,以前養了三頭牛,現在養了十幾頭牛。國家的政策也特別好,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現在是磚瓦房,自來水也通了,硬化路也修了,感謝黨的好政策。
村民馬金龍一家前些年因為家庭收入低被列為村里的建檔立卡戶,這幾年借助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他也發展種草養牛。2017年,馬金龍因為給牛鍘草導致右臂受傷,在親戚朋友的勸說和鄉村干部的幫助下,馬金龍重拾信心,克服自身困難,通過不斷的努力,如今他家牛存欄量達到十頭,一家人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馬金龍說,2017年之前,我在外面打工,在打工的過程中只是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也沒有什么多余(的錢)。在2017年的時候,村上(動員)貸款養牛。(通過)糧改飼,大量種植青貯玉米,我也就響應村上的號召,也開始種植青貯玉米貸款養牛。
像袁廣蘭和馬金龍這樣通過發展養殖產業過上小康生活的村民,只是新莊村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目前,新莊村牛存欄量達到4500頭,養殖戶戶均達到12頭。村里通過發展艾草等特色種植產業、建設水暖炕扶貧車間,幫助群眾就近務工;同時通過勞務輸出,進一步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
新莊村黨支部書記李玉寶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們新莊村是一個純回族村,近幾年來,我們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抓住脫貧攻堅機遇,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和勞務輸出產業,2020年全村得到全面脫貧,人均收入達到10586元。下一步,我們村重點抓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為目標,繼續在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民族團結等方面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昔日的“問題村”“復雜村”“上訪村”“貧困村”,變成了全市“肉牛養殖示范先進村”、全縣“民族團結示范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示范點”。這些來之不易的變化得益于黨的惠民政策,同時也是新莊村黨建引領抓產業、民族團結謀發展的生動體現?,F如今,村里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村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新莊村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