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探索創新做好民族地區民兵政治工作方法途徑,打牢廣大民兵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4月22日,我縣在會議中心會堂舉行全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講座。
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縣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白學貴作了題為《弄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的授課。
白學貴在授課中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中國歷史文化和世界民族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是我們黨對民族工作認識的一次新飛躍。要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理論。明確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概念,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政治上團結統一的共同體、文化上兼容并蓄的共同體、經濟上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和情感上相互親近的共同體。要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礎。多民族國家是歷史的常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國基本國情,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我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國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國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國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要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物質基礎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思想基礎是對中華文化的廣泛認同,社會基礎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法治基礎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務。要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邏輯。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組成的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伴隨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和多民族國家發展歷史進程形成的意識體系,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自然的、歷史的、政治的角度,準確把握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以及各民族之間的內在邏輯,搞清一體與多元的關系、統一與自治的關系、共同與差異的關系。要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是讓各族人民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這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思想基礎,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源泉。沒有“五個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無從談起。
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單國典主持講座,并就落實好會議精神提出了具體要求。
縣領導馬生林、劉震、馬耀宏及各鄉鎮、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民兵代表聆聽了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