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風輕云淡。走進什字鄉北臺村,一座座藍色的養殖大棚掩映在綠樹紅墻的村居里,大棚里不時傳來牛叫聲,讓靜謐的村莊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
什字鄉北臺村有肉牛養殖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全縣草畜產業扶持政策的輻射帶動,群眾發展內生動力強勁,成為全縣典型的肉牛養殖示范村,目前全村牛存欄6800頭,戶均36頭。鯤鵬養殖合作社作為全村最大的養殖合作社,在肉牛品種改良、科學養殖方面走在全鄉的前列,具有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走進合作社養殖區,200多頭肉牛各個膘肥體壯、毛色光亮。其中最顯眼的是一頭西門塔爾公牛,嘴寬腰長、四肢粗壯,身上白花相間,頭部、四蹄和尾巴呈全白色。 高產和優質一直是肉牛繁育的目標。什字鄉北臺村為促進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綜合運用現代遺傳育種和基因改良技術,不斷改良肉牛品種,培育出優質健康、品相俱佳的西門塔爾肉牛品種,從而實現養殖效益大幅提升。 品種選育是關鍵,科學飼養也同樣重要。北臺村在肉牛產業發展上用足了功夫,下好品種選優先手棋,大力推廣科學飼養,用青貯、麥草等秸稈料和豆粕等精品飼料配制出各種混合飼料進行科學養殖。 隨著養殖規模的逐漸增加,村民的養殖方式也由單一的人工養殖向機械化養殖轉變。飼養人員每天用機械清理牛糞,牛舍的環境衛生得到根本改善。自動化的拌料投料機,讓飼料攪拌更均勻,投料更輕松,一位工人可以養殖二三百頭牛。作為全縣最典型的肉牛養殖示范村,北臺村吸引了周邊鄉鎮眾多養殖戶前來學習肉牛養殖的好經驗,通過實地觀摩、互聯網學習等途徑,北臺村先進的養殖理念和養殖技術,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影響帶動著周邊養殖戶的發展,養牛讓群眾的日子真正“牛”了起來。 今年,我縣圍繞打造全區肉牛養殖核心大縣、牛肉產品生產加工強縣和全國西門塔爾肉牛繁育基地為目標,盤活現有種群資源,完善良種繁育和技術體系建設,指導養殖戶和養殖場調購補欄西門塔爾母牛3.5萬頭,推廣優質西門塔爾肉牛凍精17萬支,改良肉牛品種8.5萬頭,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不斷推動肉牛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爭取年底實現肉牛產業總產值達到85億元,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