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位于寧夏南部區域,俗話就有“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天上沒只鳥”來形容這里的干旱缺水程度,水資源困境多年難以根本解決,這導致西吉縣經濟發展曾一度徘徊不前,如此循環往復。因此解決水源和吃水問題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在全縣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的當下,西吉縣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要求,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山路蜿蜒,陽光明媚,站在半山腰處,可以一覽周圍的群山樣貌,視野開闊。眼前這個小山村就是震湖鄉陳岔村,這里因為地勢較高,供水量、水壓不足,水質礦化度高,導致當地村民用水曾十分困難。這也是當時西吉縣西部片區農村飲水面臨的共有困境。
74歲的張徑孝
村民張老先生看到我們采訪關于自來水入戶的事,主動跟我們聊了起來。已經74歲的他,身體依然健朗,記者碰到他時,他正忙完地里的活,坐在家門口的石階上休息,旁邊就是自來水水龍頭。老人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候,每天凌晨4、5點起來,挑著兩只桶到山下打水喝的情形。“村里人多,天熱的時候,水根本不夠喝,要搶的。”
過去靠著鋤頭在自家門口挖水窯
經過改造陳岔村喝水的問題徹底解決
在過去,幾乎全村的勞力,硬是靠著鋤頭挖肩抗的方式,在自家門口挖起了大大小小的蓄水窖。水面上經常漂浮著許多枯枝敗葉,水質渾濁,難以想象村民以前靠喝這樣的水度日。
過去,村里也嘗試打井找水,但井打到160多米深,還是找不到水。喝一口好水的難題一直困擾著村民。直到近幾年,陳岔村喝水的問題才徹底解決。
村民郭永勤
村民郭永勤家的牛
經過改造,以前用水困難的小山村,徹底告別了“用水難”,村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大大提高。村民郭永勤家現在養著五頭牛,還養了烏雞、兔子等小動物,通過養殖他家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他高興的讓記者看他們家洗澡的浴缸,并說道,“只要有太陽,就能洗個熱水澡,享受的不比城里人少。”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在建設的蓄水池
2016年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通水后,“源頭好水”替換了西吉當地的水源,自來水入戶的“最后一公里”大幅縮短,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都用上了自來水。
目前正在建設的是一個具有200方蓄水能力的蓄水池,建成之后能夠穩定保證當地供水末端的持續供水,涉及到附近震湖鄉的龍川村、陳岔村,其中龍川村有221戶883人,陳岔村191戶803人,涉及存欄牛四百多頭,羊七百只,人畜飲水難的問題將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據悉,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自2012年11月在我區開工以來,歷經四年奮戰,從根本上解決中南部地區原州、彭陽、西吉、海原4縣(區)44個鄉鎮603個行政村113.53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工程規劃總投資39.36億元,其中水源工程17.7億元,連通工程21.66億元。工程將豐水區的涇河汛期富余水量調入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可實現區域水資源的豐枯補濟、南北調配,將涇河引水、揚黃水、當地庫井水聯調,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清澈干凈的自來水接到了自家院子
達標提標的農村飲水是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全力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為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飲水安全保障。如今,甘甜的涇河水流入村民家里,水龍頭一擰開,清澈干凈的自來水就接到了自家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