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田坪鄉黃岔村猶如一幅風景畫,到處都綠意盎然的莊家。走進黃海強家,小院干凈整潔,黃海強正在牛棚里忙碌著。
說起黃海強,全村沒有人不知道他,都說他曾經是個懶漢,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懶散了半輩子的他,去年卻變得勤快起來,成了當地的一條“新聞”。
黃海強妻子:
前兩年,丈夫在外面打工,掙錢也掙不來錢,打工回來,一天坐在小賣部,不務正業,家里農活也不幫忙,我一個人干活,忙不過來,心里特別生氣,天天淘氣。自從去年,看到丈夫想辦法養牛,我心里真的非常高興。
去年,黃海強拿著扶貧貸款的10萬塊錢蓋了牛棚,購進了6頭肉牛,走上了他的養牛之路。現在的他像變了個人,平時主動參加村里的各種公益性活動,每天早起打掃圈舍、喂牛,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勁。認識他的人連連說著贊賞的話,連看他的眼神都變了。
黃海強:
過去我對生活根本就沒考慮過,一個人吃飽就對了,不管家里,自從去年通過鄉黨委帶領觀摩,我到外面轉了一圈看了人家牛確實養的好,回來以后我就思想轉變了,開始養牛,從正月開始建棚,棚建起以后,我就開始貸款,開始進牛,下決心養牛,從觀摩看來養牛確實是發展快,今年開始,我一直想擴大規模,現在養到了8頭。
近幾年,田坪鄉采取“產業扶貧+扶志扶智”模式,通過扎實有效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觀摩等措施,讓貧困戶直觀體驗自身發展動力的不足,從思想上拔窮根,從內心深處改變貧困戶窮不思變、窮不思干的行為和等靠要、懶散惰的心理,激發貧困群眾參與脫貧的內生動力。村民黃海強就是一個典型。
從過去的“懶漢”到現在的養殖戶,黃海強的蛻變離不開黨的好政策的引領和駐村幫扶隊的幫助。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信心,他說:“現在政策這么好,國家扶貧的力度這么大,村干部上門給咱們開導,村上請的養牛專家給我們培訓養牛技術,青貯草也有補貼,還不養牛,不發展等到什么時候去?”
黃海強:
我這幾頭牛是去年8000到10000元買來的牛,現在都有牛犢,今年有人給到3萬我沒有賣,養牛現在利潤確實大,我現在還養著幾頭羊,打算賣掉,專業養牛,青貯池也有,把規模擴大一下,養到15到20頭。
黃海強的妻子說,丈夫的變化真是太大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懶漢”了,現在的他每天一直都圍著幾頭牛忙碌,一家人感受著奮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