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城鄉上馬村村民馬宗寶,自年少就遠赴新疆打工,歷經了十四年的艱辛,日子依然過得捉襟見肘。回到家鄉后,馬宗寶乘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搖身一變成為村里的養羊大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羊倌大道”。
夏日炎炎,微風拂面。馬宗寶和妻子早早就扛著鋤頭到地里干活。今年的青貯玉米長勢良好,馬宗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他的一百多只羊一年的“伙食”算是有了著落。
馬宗寶:
平常一畝能收4車青貯草,今年我估計一畝能收6車青貯草,最今年的糧食好,這些地我也種不過來,全靠大型機械,如果不是大型機械我們兩口子也沒法種,村里自從買來大型農機具以后我們就一直在用,一年下來就花六千元左右,不然也種不過來,我要種六十多畝地呢。
馬宗寶今年40歲,因為文化程度低,又沒有什么技能,早些年只能外出打工賺錢養家,靠苦力維持生活。現如今,他家不僅蓋起了新房,還買了一輛小汽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系列的變化,還要從他2018年貸款養羊說起。
馬宗寶:
這幾年有了精準扶貧貸款項目,剛開始我就貸了五萬元,開始種地發展,但還是不太好,養了兩頭牛還是發展不起來。最后石嘴山銀行又開始貸款,我就又貸了五萬元,最后我就買了些羊,一共是五十八只羊,花了六萬元。去年羊價漲了,開始我就把大羊沒有賣,羊羔賣的好,賣了七萬,后來又把大羊賣了七萬,下來一共賣了十四萬元,就是邊繁殖邊賣就掙到錢了,現在羊圈里還有一百只羊。
在上馬村,說起“羊倌”馬宗寶,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不僅僅是因為他養的羊多,主要原因是馬宗寶通過短短兩年時間就走上了脫貧致富的“羊倌大道”。2018年之前,從新疆打工回來的馬宗寶還村里的貧困戶,僅靠著種幾畝地和兩頭牛維持生計。為了幫助馬宗寶早日脫貧致富,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根據他家的實際情況,積極落實金融扶貧貸款政策。拿到10萬元金融扶貧貸款的馬宗寶,用一年多的時間,就通過養羊賺到了十四萬元,一躍成為了村里的養羊大戶,并成功脫貧。
村支書 馬西文:
通過這兩年國家的金融扶貧和產業政策的幫扶,就像馬宗寶這種家庭,能干的、會干的、愿意干的農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特別可觀。像這種能干、愿意干的在精準脫貧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在以后的生產生活上也能夠可持續發展。
黨的惠民政策好,貧困戶的干勁足。2019年,馬宗寶除了養羊的收入,還在種植業上收入五萬元,種養殖業政府補貼一萬元,到目前為止,他家牛存欄7頭,羊110只。今年金融扶貧貸款即將到期,馬宗寶將貸款又續貸了一年,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馬宗寶:
我去年蓋羊圈的時候,沒有想到能發展到一百多只羊。現在是110只羊,以后我準備新建羊棚,再向后擴展10米,把幾頭牛賣了,把新羊棚蓋大些,養到200只羊,以后就準備這樣發展。
如今的馬宗寶早已嘗到了養羊帶來的甜頭,他對未來的生活也信心倍增。他說,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不僅要在致富的道路上實現“加速跑”,還要為小康生活鋪平自己專屬的“羊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