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科學謀劃、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開啟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對于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大意義。一是理論上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矛盾學說及發展階段原理。《決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的優化和“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發展動力學說以及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形態進步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內涵,是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全會強調,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要“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和現代化建設能力”。
二是實踐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要完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和推進各項現代化的戰略部署,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迫切需要,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風險、有效應對挑戰。
三是開拓創新黨的理論成果。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需要先進的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理論來指引。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經驗,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不斷進取的歷史邏輯。全會以推動和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領域作出科學的改革部署,開拓創新黨的理論成果,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精神,向國內國際發出了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時代強音,在改革開放以及民族復興道路上,都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掌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科學內涵非常豐富,核心要義包括目標與主題、系統謀劃與重點部署等。一是堅持目標導向,貫穿和體現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根據目標導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展開,把改革推到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新高度。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繼續完善和發展”,是對全面深化改革制度規律的不斷探索和繼承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主題確定為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制度建設和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二是突出改革重點,注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集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和重大問題為提領,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對改革的整體謀劃、系統布局和重點推進。重點部署中,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部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堅持需求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通過改革有效破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挑戰,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是發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等,多方面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四是強化政治保證,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決定》設置專門部分部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證,又持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優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優勢同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理論優勢統一起來。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制度,健全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
踐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科學方法。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基于問題導向提出的“七個聚焦”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力點,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統一原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運用。
一是經濟上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以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二是政治上要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要把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三是文化上要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是社會上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解決共同富裕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生態上聚焦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六是安全上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七是領導上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全國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