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發現,今年全國兩會涌現出許多新詞熱詞。“投資于人”“具身智能”“瞪羚企業”“零基預算”“全口徑消費統計制度”“債券市場‘科技板’”等充滿時代質感的詞匯,是中國在財政、金融、科技、經濟、民生等領域探索發展新路徑的生動體現。它們揭示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活力,更透露出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和密碼。
這些新詞熱詞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并不奇怪,原因就在于它們是鮮活有生命力的,具備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它們不僅是兩會的新名詞,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名詞。這些新詞熱詞至少有三個側重點,分別是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宏觀調控政策的精準發力,它們也是中國發展道路的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具身智能、6G等科技領域的“兩會新詞”,代表了中國對新技術時代的擁抱,以及用技術迭代加速產業升級的決心。距“深度求索”發布開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僅僅一個多月,“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就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正在搶抓工業4.0與人工智能時代融合的歷史性機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支持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以及“壯大耐心資本”“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等,清晰地傳達了政府呵護新質生產力的信號,為創新型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有溫度的環境和富含養分的土壤。
在中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的分配新秩序,將進一步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育兒補貼”是與“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形成配套、共同發力的。“免費學前教育”則和“職普融通”“產教融合”一起,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公平、貫通的高質量教育。伴隨著政府的“錢袋子”更加向民生傾斜,以及將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人們看到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從兩會新詞熱詞中,人們還看到國家對宏觀政策的精準調控,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謀篇布局。“經濟大省挑大梁”,畫出由經濟強省輻射帶動全國產業鏈韌性提升的路線圖;“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目標的提出,宣告中國會將全面綠色轉型進行到底。“零基預算”打破傳統預算的路徑依賴,“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顯示中央嚴管財政支出的決心。“中長期資金入市”和“穩市機制”建設,增強著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信心;“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的提出,則為房地產市場脫困指出方向。
如此密集的新概念在兩會涌現,意味著中國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邁入加速發展的時代。它們在中國社會所引發的熱烈反響,構成了政策創新與社會認知的“雙向奔赴”,蘊含著老百姓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期待。當“投資于人”“好房子”等成為“流行語”,更多潛在力量將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驅動力。
從“具身智能”的技術方向、“零基預算”的治理智慧、“瞪羚企業”的創新活力到“投資于人”的價值定位,2025年兩會上的新詞矩陣,讓我們看到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中國,一個致力于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在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產業鏈條和超大市場規模所構筑的坐標系中,這些新詞熱詞標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勃勃生機,勾勒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上揚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