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興隆鎮作為縣東南部商貿流通中心和農副產品集散地,自古商貿流通頻繁,興隆村作為鎮政府所在地,全村超過40%的村民經商務工,三粉加工、冷涼蔬菜種植、牛羊養殖販賣......多元化的產業布局托起了興隆村百姓的致富夢。
眼下正是西吉縣粉條生產加工的高峰期,也是馬存愛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在興隆鎮興隆村馬存愛經營著一家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牌粉條加工廠,自今年鮮薯上市,馬存愛每天都要接聽數十通訂購電話。為了保留粉條的勁道口感,30多年來,馬存愛堅持傳統手作,每天近10名工人圍著熱水鍋下粉、掛粉……每天生產粉條3000多斤,仍供不應求。
在興隆村,像馬存愛這樣有著幾十年粉條生產加工歷史的工廠有13家,這些保留著傳統手藝的工廠年產粉條達4000多噸,產值達3.6億元,產品遠銷新疆、甘肅、陜西等地,廣受顧客歡迎。粉條生產加工不僅成為興隆村的優勢產業更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莊200多人穩定就業增收。
離馬存愛的粉條加工廠不遠,一間現代化的粉條生產加工企業——金豐元粉條加工廠正拔地而起。這個由村支書劉文學投資600多萬元建設的現代化粉條加工廠,目前正在進行生產設備的調試,明年2月,年產粉條2000噸的現代化粉條加工廠將正式運營。
不僅是粉條生產加工,在興隆村,村民的養殖業也在“升級”。走進村民馬紅衛家,一座3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進屋穿過走廊,眼前的100多只“德美”羊個個憨態可掬,這些德國品種羊不同于本地羊,厚重的羊毛讓它們看起來十分呆萌。
近年來,借助著扶貧政策,深諳牛羊販賣之道的馬紅衛養殖牛羊數量連年增高,他也徹底脫掉了貧困的帽子。今年,馬紅衛花費近60萬元新建的二層小樓正進行室內裝修,年前便可入住。
興隆村的產業布局還包括500多畝規模化蔬菜種植大棚,由西吉縣蔬菜協會承包的近500個蔬菜大棚,每年吸引300多人在基地務工,土地流轉、基地打工、靈活就業,依靠多元化產業,興隆村百姓走出了一條多元化就業增收的寬路子。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1510元。
明年,由興隆村商戶自發建設投資近2億元面積達11.3萬平方米的沿街商鋪改造項目將繼續實施。村莊的道路建設、網格化管理、產業升級等一件件具體事項都納入劉文學的工作簿。
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興隆村正不斷探索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做好與鄉村振興地有效銜接,未來的興隆村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