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貧困,邁向小康。2020年11月1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同意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全部脫貧“摘帽”。
作為寧夏脫貧攻堅戰攻克的最后一個堡壘,西吉脫貧出列是對當地干部群眾多年來辛勤耕耘的最高獎賞。
幸福來之不易,勢必用心守護。為了確保扶貧項目順利實施,扶貧資金安全運行,西吉縣紀委監委肩負使命,圍繞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精準施策,專項治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3年共查處涉農扶貧領域黨員干部166起250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67人,誡勉談話等問責處理86人次,移送司法機關13人。辦結積壓問題線索207件,收繳違紀資金125萬多元。”1月11日,西吉縣紀委監委給出這樣一組數字。
專項治理過程中,重點對精準實施扶貧項目、使用扶貧資金情況開展常態化、全覆蓋監督檢查。針對危房改造、自來水入戶、產業扶貧、農村道路、扶貧車間、技能培訓等項目建設,組成專項督查組展開輪查,共發現并整改問題536個,對扶貧項目進度慢等問題,約談鄉鎮黨委書記13人、涉農扶貧等部門一把手5人。
建立掛牌督戰、網格化包抓和“流動紅旗”“黃牌警告”等制度機制,督促各級干部靠實責任、真抓真改,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自治區紀委監委調研等各級各類反饋的188個問題,督促整改到位。圍繞“三個聚集”深化政治巡察,對吉強鎮黨委、興隆鎮黨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進行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回頭看”。
嚴肅執紀同時,西吉縣探索創新“443”監督制約機制。4支隊伍相互協同、相互監督,有效避免了政策落實、項目實施和資金兌現當中存在的廉政風險;通過4種公示公開方式,把扶貧項目資金曬在陽光下,全面接受廣大干部群眾監督,形成了人人是監督員,人人參與監督的監督機制;通過3種舉報渠道,方便了群眾反映問題、舉報問題線索。
“‘443’機制確保精準扶貧政策實實在在落實到千家萬戶,打通涉農扶貧項目資金落實到戶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遏制了扶貧領域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西吉縣紀委監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2019年下撥涉農資金12.8億元、2020年下撥涉農資金12.93億元,均全部兌付到位。
通過監督檢查,扶貧領域信訪件逐年下降,從2018年的212件下降到2020年的124件,下降41.5%。2020年反映涉農到戶補貼方面的信訪件共7件,與2019年的26件相比,下降73.1%。
西吉縣還把推進公示公開作為治本之策,貫徹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全過程,做實“三盯三公開”,在縣級層面,項目資金實施前開展廉政談話提醒,督促發改、審計、財政部門加強項目資金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監管;在鄉鎮層面,以項目資金審計報告及各級專項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為抓手開展監督檢查;在村級層面,開展村干部“廉潔體檢”,動態更新管理,實施精準監督。
田坪鄉孔某某和燕某某向縣紀委主動交代,他們所在村在2004年秋季退耕還林時,將村里184.9畝退耕還林地分攤在5人名下,將退耕還林費用于修建河灣修過水路面橋、修路占地補償等支出。經調查核實后,將涉及資金上繳紀委廉政賬戶。
2018年以來,西吉縣紀委監委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作為監督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精準監督執紀問責,以強有力的監督有效遏制扶貧領域信訪舉報多發,矛盾糾紛突出等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了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