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吉縣通過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優惠的招商政策,引進一批服飾加工企業在工業園區投資興業,讓易地扶貧搬遷戶和周邊的農村婦女走出家門,變身成為“產業工人”,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走進工業園區內的源升服飾加工生產車間,一排排縫紉機、鎖邊機飛快運轉,各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正在忙著縫制布料、鎖眼釘扣,趕制服飾。今年32歲的張亞雄之前一直在家照看家務。源升服飾有限公司建成運行后,她應聘到公司來上班。經過培訓,她很快就適應了自己工作崗位,家庭收入也得到了保障。
張亞雄說,我家在袁河,以前在家沒事干,一直看孩子。自從3月份來到這個廠上班,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同事的幫助,我自己上手也比較快。現在的話(每月)工資可以拿到2700-2800元。
在吉強服飾加工廠內,幾十臺縫紉機嗒嗒作響,多條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正忙著趕制服裝。順著縫紉機走線的方向,馬更兄不到10秒鐘便鎖眼釘扣好一個衣服的袖口。
馬更兄說,我干了兩年多了,主要負責釘扣子,活比較輕松,基本工資在3000元左右。
今年36歲的王淵是吉強服裝加工廠的第一批員工,已經在這里工作三年多了,現在主要負責縫紉衣服上領的工作。十三五移民期間,王淵一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從白崖鄉紅套村搬進縣城移民安置小區——民生家園,她便成了“上班族”。能夠在家門口穩定就業,這讓王淵對生活充滿信心。現在她和丈夫兩個人都有穩定的工作。
王淵說,我家之前住在白崖鄉紅套村,種地務農,收入也不行。自從搬遷到縣上,工業園區開了廠房(服裝廠),我就在里面干活,工資一個月2300元左右。丈夫在外地打工,每月3000多元,現在生活算是可以。
吉強服飾有限公司以外貿為主,生產的服飾發往歐美。公司為周邊剩余勞動力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的同時,也讓他們掌握了一技之長,擁有了致富本領。
吉強服飾負責人陳光平說,我們是從閩寧企業招商引資進來的,我們主要做的是安全服飾這一塊,銷往歐美地區,我們工廠內員工有80來號人,平均工資在2700-2800元,一個月產量2萬多件,一年總產值在30萬左右。
目前,西吉縣工業園區內有吉強、源升、天菲等六家服裝加工企業,吸收400多名縣內移民和周邊群眾就近就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