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里,能泡在水里痛快玩水是為數不多的解暑項目。玩水雖然過癮,但如果不當心,卻可能把自己送進醫院。
玩水歸來,身上發滿皰
一個星期前,3歲的果果被家里人抱著來到了杭州市一家醫院。接診的醫院皮膚科醫生在掀開他的衣服后,看到了果果身上和腿上一顆顆碩大的紫紅色膿皰,還發著低燒。
據果果媽媽說,一星期前她帶著果果去家旁邊的臨時搭建的“戲水樂園”玩水。回到家不久后,就發現果果腿部有一些紅疙瘩,一開始也沒當回事,搽了點以前皮膚過敏時配的爐甘石洗劑。但到了第二天她發現果果的身上、大腿上紅斑和水皰越來越多,之后不久就變成大皰,還發起了燒,才趕緊帶著果果來看病。
接診后,醫生為果果做了詳細檢查,發現大部膿皰已發生潰爛,初步判斷他患上了“膿皰瘡”。為了進一步明確病因,果果又做了血常規和膿液培養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升高”,“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證實了果果患上了膿皰瘡。所幸,在對癥治療3天后,他的體溫退到正常,一周后復查,皮損也明顯恢復。
這種病菌常見于公共玩水場所
膿皰瘡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皮膚化膿性炎癥。它好發于免疫力相對比較低的1~7歲兒童,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往往在汗多悶熱的夏秋季節發病,一般是直接或是間接接觸了患有膿皰瘡的患者,導致出現膿皰。
膿皰瘡因為是接觸傳染,所以好發于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像果果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玩水的區域消毒不徹底,加上夏天穿得少,暴露部位多,剛好有帶有這類病菌的人群也玩過,可能就這樣傳染上了。
膿皰瘡屬于兒童皮膚科較常見的病,治療難度不算大,但若不積極進行治療,也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損害,有一種重癥的“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還可以引起生命危險。
醫生表示,膿皰瘡多發生于兒童,建議兒童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接觸患兒或患兒污染的衣物等,如果出去游泳、玩水,建議到正規場所。
玩水并非人人適合
“夏天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而因為玩水不當而患上皮膚病的患者不在少數。”醫生說,像膿皰瘡這類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潰爛后一經接觸就會傳染,像果果這個小朋友平皮膚就經常過敏,皮膚屏障受損,就更容易被傳染。
另外,好發于夏季的皮膚層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癬、腳癬、灰指甲等通過拖鞋、毛巾也極易傳染。
而夏季在玩水過程中,皮膚會長期處于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加重原有的一些非傳染性皮膚病,比如小孩中較為常見的特應性皮炎、濕疹。還有成人的銀屑病(牛皮癬)等都不適合長期泡在水中。
近期因為玩水而曬傷的人群也不少,很多人認為人泡在水中不會被曬到,殊不知光線在水里的折射和散射更為嚴重,所以游泳時如果不加防護更易曬傷。
醫生提醒
夏季玩水主要注意這幾個方面:
首先,不要到水源受到污染的水中玩耍。
其次,要避免長時間穿著潮濕的衣服,玩水后要及時清洗、擦干身體,不給細菌滋生的機會。
另外,對于已經患有膿皰瘡、真菌感染等傳染性皮膚病者盡量不要下水,以免傳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