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是一種心血管疾病
對人體的損傷特別大
老年人的患病風險更高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腦梗問題
而冬季又是腦梗死高發時期
那么
哪些人容易得腦梗死?
腦梗死檢查有哪些?
腦梗死如何治療和預防?
↓↓↓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
常見原因為腦血栓形成,與其關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脫水、各種動脈炎、休克、血壓下降過快過大等。
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征。腦梗死不僅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而且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目前卒中已經成為國人死亡的首要死因,是當今社會人類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它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特點。多見于45~70歲中老年人。發病較急,多無前驅癥狀,局灶性神經體征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并且多表現完全性卒中,意識清楚或輕度意識障礙,大面積腦梗死可發生嚴重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甚至發生腦疝和昏迷。其實對本病的關鍵更重要的是預防,將防治提前,減少腦梗的發生。
腦卒中篩查首先是危險因素調查
這些危險因素包括
可干預的和不可干預
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
年齡、性別、遺傳(如高血壓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史)、種族(黑人是白人的45倍,中國人在亞洲人中發病率也高)。
可干預危險因素
高血壓(為普通人的4倍,血壓降至正常時可降低38%發病率)、糖尿病(為普通人3.6倍,容易并發大小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房顫者發病為普通人4位), 血脂高、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吸煙(為普通人2倍)、肥胖、口服避孕藥(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CT和MRI對于腦血管病,特別是腦梗死、腦出血這兩種疾病的診斷越來越重要。通過CT或MRI檢查能精確地發現病灶。CT檢查是迅速準確發現腦出血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而MRI檢查技術的出現為腦梗的治療贏得了時間,特別是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技術(DWI),在早期腦梗死疾病鑒別診斷中尤為重要。
根據發病時間,腦梗死可分為5期:
超急性期(6小時以內)
急性期(6小時-3天)
亞急性期(3天-3周)
慢性期(3周-3月)
后遺癥期(3月以上)
發病時間不同,病灶在圖像中的表現也是不同的。磁共振的DWI技術可反映組織間水分子擴散情況。正常情況下,水分子同時分布在細胞內和細胞外間隙;腦梗后,由于血流中斷會出現代謝改變,造成細胞內外水分交換障礙,細胞內水鈉潴留細胞腫脹,從而出現細胞毒性水腫。此時,DWI表現為高信號,ADC(表觀彌散系數)值降低。DWI成像快,可以對高度懷疑腦梗的患者進行快速診斷,使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把握黃金時間,早發現早治療!
腦梗病灶在CT中表現為低密度灶,在早期缺乏特異性,診斷較難。MRI不僅可以確定腦梗病灶的位置和范圍,還可判斷是新鮮腦梗還是陳舊性腦梗,對腦梗病人用藥的評估及隨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病的重點不是治療,而是預防。而且本病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有效的措施可減少加重的幾率。
防治腦梗的注意要點:
1、高血壓患者應長期藥物治療,定期測血壓,使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
2、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降糖治療,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糖尿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s130/85mmHg;
3、高血脂患者應進行降脂治療,控制飲食,服用降脂藥物;
4、定期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查,血粘稠度過高者,需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
5、定期心臟檢查,特別注意心功能變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臟供血,防治冠心病,以及注意心臟瓣膜病和EPO,室壁瘤等;
6、杜絕不良習慣,尤其要戒除煙酒嗜好;
7、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提倡高蛋白、低脂、低鹽及富含纖維素、鈣質和維生素飲食;
8、善于調劑和充實精神生活,保持心境平靜,避免緊張、激動及各種不良情緒;
9、對突發頭痛、頭昏、眩暈、記憶力力減退、反應遲鈍、遺忘、視物不清、面部發麻、言語困難,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應提高警惕,盡早到醫院做頭顱CT或MRI,以便早發現早治療。有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行進一步檢查。